/ 源汇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__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重点新闻门户网 主流媒体  政府权威媒体
  首页 >> 理论在线 >> 交流研讨 >> 正文

源汇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来源:漯河网 时间:2012-09-24 16:50:00 点击: 今日评论:

作者:源汇区委办公室    王新潮 题佳 

        二次区划调整后,源汇区耕地面积由3万亩增加到23万亩,转变为“小城区、大农村”的格局,农村经济在全区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显著增加。结合全区经济结构特点和发展实际,区委、区政府强力实施“兴农富民”工程,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坚持“依靠科技增效益、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的原则,积极引导乡镇、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注重全方位服务,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科教兴区、兴农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富民工程,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区、乡镇、村、户科技推广网络,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培育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机制,强化产前发展意向引导、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信息服务,打造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加强科技帮扶。组建蔬菜、水产、林果、农技、植保、种子等6个区级专家讲座团和蔬菜、林果、畜牧、沼气科技服务小分队、科技攻关组,采取科技提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科技服务活动,把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着力解决群众发展意向不科学、生产技术不全面等问题。二是推广高新技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包户包棚开展全过程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乐义”蔬菜、甜二K礼品西瓜、维实系列辣椒等农业新品种,以及冬暖式温棚、秋延后礼品西瓜种植、保护地耕作等先进技术,不断扩大农业高新技术覆盖范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群众收入。如推广的4500亩早春和秋延后保护地礼品西瓜、番茄、辣椒,年亩均效益达3万元;推广的近千亩半地下式高标准蔬菜大棚,克服了冬季极端天气对蔬菜的毁坏性影响,年亩效益已突破10万元。三是搞好信息服务。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及时跟踪省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并定期通过《源汇农网》等平台向农户发布,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同时,坚持每年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科研成果,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四是开展科技培训。结合全区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需求,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每年抽调中高级职称人员组成专家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基地、示范园区、企业,采取举办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及营销队伍等多层次的综合培训,每年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及适应市场能力。

        二、加快规模化流转,破解土地难题
        针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分布散乱、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土地流转储备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采取“三步走”的方式,推进土地快速有序流转。首先,调查摸底建立基础信息。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基础,详细收集流转意向农户的基本情况、流转土地面积、土质及位置、农户流转意向及用途、流转形式等信息,并登记成册。如问十乡专门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根据各村不同情况,降低土地流转门槛,对愿意流转土地的群众,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有力激发了全乡土地流转积极性。其次,加大政策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针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部分群众思想上认识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向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树立“你经营,我致富”的思想观念,破除封闭狭隘的思想认识,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第三,建立网络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将收集到的土地流转信息输入微机管理,建立全区土地流转数据库,通过提供无偿咨询和主动宣传向社会发布土地信息,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不仅满足了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还方便了投资方信息需求,缩短了项目建设的时间。目前,全区流转土地面积达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土地的规模化流转既促进了高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又带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园区3个,区级示范园区8个,乡级示范园15个,形成了以露地蔬菜、设施农业、林果花卉、食用菌、水产养殖为主的区域化特色产业格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依托产业化优势,发展品牌农业
        充分发挥三剑客奶业、石磨坊牌面粉、丰旺“乐义”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先后培育出2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膳食供应,源汇区已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菜园子”、“果篮子”。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蔬菜种植。考虑到蔬菜产业发展,有城郊优势和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群众易接受又有发展积极性的良好传统,我区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以高科技运用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建设蔬菜种植园区和基地为发展重点,以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在高标准建设8个蔬菜种植园区、15个蔬菜大棚种植基地、6个千亩以上城供蔬菜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在全市建成了设施最为先进、科技含量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丰旺种苗智能化育苗中心,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如空冢郭镇充分发挥丰旺“乐义”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种植4000多亩,产出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无公害蔬菜直供全市各大超市。2011年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总产量26万吨,有效缓解了全市冬春蔬菜供应紧缺问题。二是做大做强烟叶经济。在积极对上、对外协调争取烟叶发展订单、烟叶发展保险和烟叶种植项目的基础上,联合烟草部门,对烟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育苗,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亩均效益由传统生产的1500元增长到2600元,种烟农户亩均增收1000余元,有力促进了烟叶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烟叶面积已发展至7200亩,尤其是问十乡发挥传统烟区的优势,把烟叶种植作为壮大乡域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发展势头强劲,已发展规模化烟叶种植面积4200亩,占全区烟叶总面积的58%,并计划2013年再发展6000亩以上。三是培育优质特色林果产业。本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目的,大力发展晚秋黄梨和生态休闲观光业,在大刘镇南王村建立了总面积800亩的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培育出了“雪中雪”晚秋黄梨品牌,年产果品3000吨,亩均效益达1.5万元,年收入1200万元,辐射带动全镇23个行政村1000余户发展林果业种植,晚秋黄梨种植面积占全市晚秋黄梨种植面积的50%,全市第一届晚秋黄梨鉴评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同时,在阴阳赵镇建立了集欧洲风情植物观赏、休闲娱乐为主的凤凰岛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该度假区主要以名优特新品种为主,栽植木瓜、美国红枫、桂花等优质树种20万多棵,目前,种植规模已达到2000亩,已初具生态园艺观光雏形,成为全市最大的种苗繁育和休闲观光基地。四是培育观光休闲农业。围绕干河陈乡的近郊乡优势,积极培育特色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了小村铺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并通过国家有机蔬菜认证,注册了“小村铺”牌农产品商标,填补了我区有机蔬菜国家级品牌认证的空白,先后发展有机蔬菜、花卉500余亩,建设大棚80座,涉及蔬菜、水果、食用菌等10多个品种,产品进入北京、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同时,探索开发“市民种植园”新模式,开发建设了集市民种植园、生产致富园、乡村美食园、林果采摘园、休闲垂钓园于一体的小村铺村和三里桥村“市民种植园”,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性需求,成为市民节假日休闲观光、放松心情的时尚去处。五是探索发展养殖经济。由于受水面布局限制,我区水产养殖业一直是弱项。为此,按照“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发展思路,避开不足,集中力量在渔业技术、渔业新品种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渔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引进淡水黑白鲨、长江胭脂鱼、南美白对虾等10多个新品种,年水产品养殖产量达4758吨。如2010年底,得知问十乡曹店村有发展水产养殖的意愿后,区相关部门立即组成技术服务队,结合群众意愿,指导其集中建设立体式水产养殖基地,建成了占地500亩,年产无公害草鱼、鲤鱼、泥鳅600余吨,年产值1500万元的曹店村水产养殖园区,在周边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省市领导、相关部门来区实地调研时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四、注重专业化发展,提升富农水平
        一是立足龙头求发展,带动农业生产。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是保证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健康发展、有效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工作中,始终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出了以三剑客、天翼、石磨坊为代表,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年销售收入91438.4万元,利税452万元,带动全区2.8万户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占全区农户总数的59%。二是立足专业求发展,畅通销售渠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工商、民政、科协等部门,帮助群众创办专业合作社、协会86家,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2000多人,通过这些组织和农民经纪人,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年销售各类农产品3万吨以上,年销售额达数亿元,带动周边地市近5.86万农户,形成了近8万亩的种植基地。如空冢郭镇依托专业合作协会,组织种养殖户与双汇、豫汇等公司结成合作关系,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农户的产品通过协会和经济人,直接由合作公司收购,部分优质农产品价格甚至高于市场价,进一步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全区近50%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立足质量求发展,确保产品安全。在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从选育、管理、选址、栽培技术、水质、农药使用以及销售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同时,进一步逐步健全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在生产、保鲜、加工等各个环节中推行相关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至目前,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立了质量检测台帐,保证了农产品产地100%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上市前实行100%抽检,有效杜绝了不合格农产品上市销售,全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8%。

 

责任编辑:翟婷

新闻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市二院召开七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

  • 爱心商家购买15万斤滞销吊瓜

  • “大白”核酸采样点过生日

  • 舞阳县组织收听收看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 进口商品闭环管理 企业防控精准到位

  • 网友互动
    最新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div>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