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思考__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重点新闻门户网 主流媒体  政府权威媒体
  首页 >> 理论在线 >> 交流研讨 >> 正文

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调查思考

来源:漯河网 时间:2012-12-25 14:18:00 点击: 今日评论: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掀起了各级、各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新高潮,结合漯河实际和市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区两城一中心”的战略目标,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组织人员就如何加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的深入开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到重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强力推进,使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48个,农村文化大院685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5个,村级服务点1270个,建成农家书屋130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舞阳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郾城区、源汇区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县区,舞阳县、源汇区问十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舞阳县吴城镇等20个乡镇被命名为省文化先进乡镇,召陵区翟庄街道等8个乡镇、村被命名为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颍县固厢乡文化站等3个文化站被命名为省示范文化站,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7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示范文化大院,源汇区干河陈乡干河陈村等3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特色文化村,源汇区干河陈乡柳江社区等9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社区,郾城区商桥镇靳庄村等151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文化村,源汇区老街办事处老街社区等7个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文化先进社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有的领导干部对文化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一些乡镇没有真正将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位置,一般性要求多,实实在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少,对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够。
        (二)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空壳现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市48个乡镇文化站有47个进行了新建,但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没有完善内部设施对外开放,农村文化大院和城市社区文化室设施更是严重滞后,80%以上的乡镇、村和城市社区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活动经费和购书经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乡镇文化站文化专干不专,基层文化业务人员水平亟待提高。十年前,我市乡镇事业单位的七所八站改为四大服务中心,文化站改为文化服务中心,编制3人,财政供给。但一半以上乡镇只有1人是文化专干,且大多时间是搞乡镇中心工作,部分文化站成了乡镇政府的一个摆设。县级文化主管部门不管人,也不管钱,指导工作也困难,这是乡镇文化存在的一大弊端。加之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待遇偏低,导致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不稳,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瓶颈。
        (四)文化活动少,基层文化生活依然贫乏。特别是农村每年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一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活动。

        三、对策建议
        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经过三年努力,到2015年,全市基层文化设施设备普遍得到改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培育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打造一批基层文化品牌,基本实现乡镇有文化站、办事处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大院、社区有文化室的工作目标。为实现此目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基层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具体做到“六纳入”,即把文化大院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主要载体,纳入乡镇主要领导的岗位目标考核内容,建设经费纳入乡镇财政年度预算,文化专职干部纳入乡镇政府序列编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基层文化建设基金。建议市财政部门从2013年度起,以全市总人口为基数,按4元/年/人的标准,设立漯河市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好国家乡镇文化建设配套资金,对符合标准的基层文化大院给予资金奖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奖励与扶持、村办文化专项活动补助、乡镇文化事业发展奖励等,不得挪作他用。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激发基层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基层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文化艺术团体,帮助其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基层文化发展。
        (三)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程。由市文化部门牵头分期分批组织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设置专职文化站长、文化大院管理人员和符合规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占用文化站的人员编制,不得将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借调非文化岗位工作。根据文化大院管理和服务职责的特点设置工作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逐步建立政府补贴的文化员制度、职业资格制度。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四)改革基层文化现有管理体制,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实践证明,乡镇文化站现有管理体制不仅没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实际上是一种削弱。因此,目前要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只有对乡镇文化站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上下统管,既管人、也管钱、更管工作。同时,整合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将建设文化大院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文艺演出、图书阅读、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广播影视、信息查询、体育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基层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共建共享。
        (五)实施舞台艺术送基层工程。按照政府购买、剧团演出、群众看戏的原则,由市、县区政府向同级剧团购买不少于200场的优秀戏曲剧目,开展送戏进基层活动。建立文化下乡补贴制度。发挥群艺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组织、教育、辅导、培训功能,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辅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帮助创作和排演优秀节目,不断提高基层文化活动水平。鼓励基层业余文艺队伍经常性深入基层的演出。掌握一批经常深入城乡基层演出的精干队伍,组建流动演出小分队,给予适当演出补贴,使基层文化活动多样化、小型化、经常化,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六)增强基层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基层文化出路在建设,关键在引导。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用主旋律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注意推进基层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化活动,注意坚持经常化和提高质量。同时,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出适合我市基层文化的发展之路,营造出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作者单位: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彭成桂 常文韬)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新闻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市二院召开七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

  • 爱心商家购买15万斤滞销吊瓜

  • “大白”核酸采样点过生日

  • 舞阳县组织收听收看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 进口商品闭环管理 企业防控精准到位

  • 网友互动
    最新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div>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