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 :一个个脱贫攻坚故事暖人心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 :一个个脱贫攻坚故事暖人心

来源:漯河网 时间:2020-12-16 11:43:00 点击: 今日评论:

    精神病患者不仅仅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同时还常常面对家庭贫困所带来的无奈。让这些贫困的精神病患者集中收治在当地的精神健康帮扶中心,既便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又能为他们家庭减轻负担,这对患者重拾生活尊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是漯河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老兵,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常被漯河当地的一些脱贫故事所感动,尤其是被送进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的那些患者康复自立、家庭脱贫的故事让我最为感动。下面我讲述几个与大家共勉:
    我首先讲述的是发生在2019年3月份郾城区的首届扶贫产品展销会上的故事。2019年3月30日,漯河市郾城区在龙城镇党性广场举办首届扶贫产品展销会上,来自全区各镇、村的20家扶贫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携带近百种产品前去参展。在广场西侧一个参展台上摆放着精致的串珠小挂件、木质贴画等手工艺品,展台前方的地面上还摆放着十几个精美的画框,孔雀、玉兰花等作品栩栩如生,吸引了许多市民前去观看、购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展台的作品均来自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这让到场的人们倍感意外。
    在现场,一位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到会者反复介绍这些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手工品大部分都是恢复期的病人在护士的帮助下制作完成的;病人通过手工技能康复训练,可以培养肢体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转移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建立重返社会的信心,作品售出后的收入还会按一定的比例分给病人;对康复情况较好的患者,还会将其安排到中心内部的农疗基地和手工制作室,边巩固治疗,边从事有偿务工,让贫困精神病患者树立自信,融入社会、稳定脱贫。说实话,政府的政策措施、患者背后的故事和现场精致的展品着实打动了当天许许多多的到会者。
    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是在郾城区卫健委依托漯河市精神病医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运转。在这个帮扶中心组建有心理咨询、救治救助、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工娱疗等专家服务团队。工作人员围绕心理疏导、医疗救治、扶智助志、自创自立、奉献社会等内容,对贫困患者实行点对点、人对人、精准识别,制定咨询、预防、治疗、康复、帮扶、救助、就业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帮扶中心对全区260多名患有精神疾病的贫困群众分批次进行3~6个月的集中康复治疗,并对康复情况较好的精神疾病患者,安排到工疗及产业扶贫基地边巩固治疗边从事有偿务工,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融入社会,稳定脱贫。
  精神病患者的作品感动了我和这个展销会的每一个过往者。随后我多次走进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深入接触这群患者的生活,感受到了发生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故事。
    第一是郑来福(化名)老人家儿子和女儿的故事:郾城区孟庙镇郑来福(名)老人家的一双儿女都不幸患有精神病。儿子郑建军(化名)),患病10多年了,总怀疑别人议论自己,偷自己的东西、冲动、伤人、自语自笑、不与他人交流、丧失生活劳动能力;女儿郑建苑(化名),患病20多年,主要表现为自言自语、冲动毁物、疑心敏感、生活懒散被动,没有生活劳动能力。因两名患者多次反复住院,把家庭的经济彻底拖垮了,当时郑来福(化名)老人家里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他们被送到到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后,通过药物、心理等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并逐渐掌握了相关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现在儿子已经出院并外出进行打工,女儿在家也能进行日常家务的处理。郑来福(化名)老人看到儿子、女儿病情恢复并能外出打工挣钱感到非常欣慰,如今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加上政府相关政策的帮扶,到本年底已经脱贫。
    第二是宋凯鹏(化名)夫妻的故事:宋凯鹏(化名)是郾城区裴城镇人,表现为胆小害怕、自言自语、无故打人、骂人、生活懒散被动,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他已有17年精神病史,并且他的妻子也有精神病史,家里有一女儿。宋凯鹏(化名)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家里缺少经济来源,拮据情况可想而知。宋凯鹏(化名)以前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治疗,效果很不理想。村干部将他送入帮扶中心进行系统正规治疗后,恢复稳定良好,像日常洗漱、叠被、个人卫生都能自行料理,也知道关心别人,还经常到农疗基地进行锻炼、康复,在帮扶中心也是能挣收入的患者。宋凯鹏(化名)的父母到帮扶中心去探望时看到儿子的变化,常说的一句话是:感谢医护人员,更感谢政府给贫困人员提供这么好的政策!
    最让我感动的是冯贵生(化名)的故事:冯贵生(化名)是郾城区新店镇人,如今25岁,有10多年病史,母亲也有精神病史。冯贵生(化名)在被帮扶中心收治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浪汉,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哪村的,叫什么名字。他整天蓬头垢面地在附近的几个乡镇漫无目地的流浪。他性格孤僻懒散、个人生活料理能力很差,不知洗漱、蓬头垢面、捡食垃圾。他无故出现冲动行为,甚至殴打自己的母亲、掐母亲的脖子………当时,弄得几个村庄的老人和小孩不敢出门,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冯贵生(化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成立后,由村扶贫干部牵头把冯贵生(化名)送入郾城区健康精神帮扶中心治疗。 
    通过3-6月的治疗和康复,该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能融入集体生活,进行一些团体功能训练,做一些打扫卫生的日常活动,还能在农疗基地、手工制作室做一些工作。

进帮扶中心前后的冯贵生(化名)
    冯贵生(化名)从一个疯疯癫癫的流浪汉,在经过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的系统治疗和康复帮扶,不仅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而且因为他不断地参与农疗基地、手工制作室的工作还能得到一份收入。这份收入对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今,可以说冯贵生(化名)是在住院接受治疗调理,也可以说他是在这里工作。他从一个食不果腹的“流浪汉”变成一个生活充满希望的人,这是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的治疗和帮扶的结果,更是郾城区卫健委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打造“精神健康帮扶中心”这个平台的初心所在。
   这些贫困的精神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的大力帮扶,他们的病体逐步康复、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向好,他们重新拾起生活的尊严、迎来从前没敢奢望的人生蝶变。如今,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帮扶中心上演。
   最近,记者通过对他们各自家庭的跟踪采访了解到,当地基层政府部门给他们家庭提供的其它帮扶措施效果也很明显。就这样,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脱贫问题,在郾城区精神健康帮扶中心和他们所在地最基层政府部门的接力下给解决了。
    作为漯河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老兵,我的从业生涯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感人故事,但其感人程度还是无法与我近几年在帮扶中心遇到的这些精神病患者的故事相比。我见证了这些精神病患者住院、康复出院和他们家庭借助政策实现脱贫乃至走向富裕的动人故事,尤其是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精准帮扶”政策的支持下,精神病患者从被疾病缠绕走向康复并实现家庭脱贫的步子迈得愈加坚实。对于患者自己和家人曾经一张张痛苦的脸、曾经一个个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曾经一步步向上挣扎的窘态,都因政府精心打造的精神健康帮扶中心对他们各自心灵密码的解开而成为过往。(记者:马宰华  黄晓娅 )
 
    
 
  •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莅漯集中视察 张维宁率队 蒿慧杰刘尚进李思杰等陪同

  • 蒿慧杰调研指导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时强调 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 蒿慧杰在调研基层治理工作时强调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 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 蒿慧杰在调研冬季供暖工作时强调 把供暖工作做细做实 着力把漯河打造成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 举报投拆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