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文化透视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注册 | 登录 | 积分兑换 | 帮助中心 漯河市民留言板 | 漯河电视台 | 漯河网文艺频道 | 漯河公众论坛 | 漯河网通讯员 | 漯河网摄影频道 | 漯河网 | 新闻 |

七夕节文化透视

来源: 时间:2019-08-07 08:48:00 点击: 今日评论: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2006年5月,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在内的传统节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女儿节”,发源于中国,流行于东亚各国。七夕节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演变,衍生出丰富的节俗活动,七夕文化给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存:自由神圣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观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自觉地反复出现,展示其永恒的文化魅力。
 
    1、古代七夕 丰富的文化内涵
    牵牛、织女作为空中的两颗耀眼的星宿,成为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角,降落到人间,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
    从先秦到汉代,牵牛织女的神话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得到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基本定型,并与民俗节日七夕结合,从此这则神话故事在文学殿堂中大放异彩,同时在民间文化中广泛传播。
    在中国古代,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古时最早、最常见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许多古籍中都对这一活动有所记载。古时七夕节日的传统习俗还包括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吃巧果、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贺牛生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的七夕节也不断发展演变增添新的内容。
    这些岁时节俗活动,都是由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发展演化而来。人们根据天候、气象等变化,总结出农业生产的相关经验与习俗,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岁时节令习俗,同人们的精神文化与心理愿望相契合,表达了人们崇神辟邪、驱灾避厄、子孙繁衍、喜庆丰禳等信仰与心理愿望,从而以强化家庭、家族与民族的情感联系,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的娱乐性需求。
 
    2、传承永恒不变的美好爱情
    “今日云耕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优美浪漫的七夕传说从古至今歌颂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坚贞爱情,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更是一段民族特色文化的沿袭。而贯穿其中的,便是传承千百年永恒不变的美好爱情。
    可以说,七夕节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并被千百年流传下来,就在于人们对爱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憧憬。牛郎和织女虽每年只能相聚一次,但他们抛却世俗、奋不顾身的相爱之情却是如此感天动地。他们的故事精彩诠释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平民都喜闻乐见的“乞巧”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而曾经作为推动节日传承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却开始逐步取代乞巧,成为现代七夕节庆的主要内容。
    近些年来,七夕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年轻一代人心中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烙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节日被不少人赋予了新的色彩,那便是中国的情人节。而七夕在古代是妇女的节日,并无情侣互相表达爱意的风俗,现代在商家和民俗家的联合推动下才有了所谓中国的“情人节”“爱情节”一称。
    七夕节对很多人而言,就是情侣之间吃个烛光晚餐,看场电影,送个鲜花,但是当各种商家以“中国的情人节”为主题来宣传和包装七夕节的时候,或许早已忘记了这个从银河两岸闪闪发光的两颗星,到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悲欢离合故事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今天,同是中华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依旧存在着七夕节。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都没有成为情人节,反而保留着最传统的节日方式。
   日韩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和习惯,都是在祈求姑娘们心灵手巧。这一天,日本人在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然后挂在院内的小竹子上。在韩国,年轻的姑娘们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3、如何重振传统文化
   在中国,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在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无形中,有效地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
    节日变味、“人造节日”冲击……如今,传统节日面临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传统节日危机”的担忧甚嚣尘上,相关话题频频见诸媒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成为大多数人的心里期盼。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曾表示:“从传统故事来说,七夕纪念的是夫妻间忠贞不渝的情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人’。传统的七夕节有特定的内涵和传统,没必要将其更名去和其他节日作类比。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说明全社会都应该把这个节日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如今,七夕节被过成了‘中国情人节’,是把七夕节文化庸俗化了。”
    对此,乌丙安表示,传统节日的变味有商家不正确引导的原因,传统节日不该被简单地等同于“假日”“消费日”,要守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过传统节日时,我们应该在其原本的文化内涵上做文章,结合时代特点,通过一些新鲜形式,把传统文化过得时尚、有品质。”乌丙安举例,七夕节,最该提倡的就是夫妻和睦,社区完全可以通过组织新婚夫妻走鹊桥的活动,促进夫妻感情,宣扬传统文化。
    如何重振传统节日?专家表示,重振传统节日需要借助公众、媒体、专家等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力有效地进行说明,并直接传达给公众。虽然存在一定难度,但需摆正姿态,直面问题。继承传统文化不意味着故步自封,现代人应当在继承的同时,发掘、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节日仪式与民俗,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依靠文化征服世界的今天,政府及有关人士更应积极努力地挖掘一度被忽视的传统节俗文化,重申它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黄晓娅
  • 蒿慧杰在检查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医务人员保护关爱 为夺取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全面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 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 蒿慧杰刘尚进等出席出征仪式

  • 蒿慧杰检查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情况时强调 加大力度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因地制宜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 市中心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实现首次换岗 蒿慧杰刘尚进等出席交接仪式

  • 蒿慧杰在察看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供应情况并主持召开市场保供工作汇报会时强调 加强疫情防控 保障市场供应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防疫物资和基本生活需要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 举报投拆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