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积分兑换 | 帮助中心 漯河市民留言板 | 漯河电视台 | 漯河网文艺频道 | 漯河公众论坛 | 漯河网通讯员 | 漯河网摄影频道 | 漯河网 | 新闻 |

一事一议效果好 历史名村换新颜

来源:漯河电视台 时间:2017-04-20 08:22:00 点击: 今日评论:

  临颍县石桥乡桥北村,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村,依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持续投入,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不断完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脏乱差的村子,彻底变成了环境优美、清新宜居的新村。“村子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两年来,回来都不敢认老家了!”在桥北村,长年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感慨。

  历史名村换新颜

  4月17日,记者来到桥北村采访。提起桥北村,很多村民都能就村子的历史给记者讲上几句。

  “三国名将马超曾战死此处,这是俺们村最有名、最早的历史传说。”村民聂绍文告诉记者,后来在宋朝太平兴国年间在村东边建了一座兴国寺,纪念这位历史名将。而在村子西边还有一个三官庙和七星庙,说是王莽追刘秀时,刘秀曾在此处逗留。

  “明朝以前,这个村子就有人定居。”村支部书记车会立告诉记者,明朝天启六年村内的清潩河上建起一座二孔石桥,更名为大石桥,桥北村的名字来源于此。

  跟随车会立等人的介绍,记者来到这个著名的大石桥旁。只见桥面完全被铺上了厚厚的水泥路,桥两头的水泥路也十分宽阔平坦,两排女贞树在大石桥两头分别延伸,一幅秀丽的历史图景展现在记者面前。

  “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炸掉一孔,后来经当地人修葺,变成了现在的一孔石桥。”车会立告诉记者,在2014年,我市财政部门一下子投入了35万元,对这个历史名村进行道路、排水等方面的改造,大石桥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年建设投入80万元

  “没有‘一事一议’的财政资金,我们这个村子现在还是泥泞道路,别说修复历史文化景点了!”车会立告诉记者。从107国道下来,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笔直向东。刚进村庄,一排挂在黄色墙壁上的铭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村公示的内容,这三年‘一事一议’投入的资金量,和村内的建设工程项目等。”车会立指着眼前几个铭牌说。记者看到,从2014年起,村内开始进行硬化工程,主要涉及村里的主干道、排水管道等,2015年投入的资金用于村内路灯的铺设,2016年村内的绿化工程相继竣工。“总投入资金是80万元,全是‘一事一议’的资金。”车会立说。

  大石桥、玉皇阁……行走在这个历史名村,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原来村子的地形就像一个龟壳,中间高四周低,一下雨四周的村民怨言不断。”车会立告诉记者,在村内的排水沟建好后,村里在雨雪天没有见到泥泞道路,百姓出行更加方便了。在村委大院内,车会立给记者拿出了一本《漯河文学》。“这是漯河市作家协会团队观摩我市美丽乡村的采风团给我们留的纪念,当时省作协成员、我市知名作家孙彦涛在这本杂志里写了《新石桥 老石桥》,记录了村里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车会立说。记者看到,在这篇近两千字的散文里,从桥北村的历史变迁到村庄现在的日新月异,流淌着孙彦涛等人对桥北村变化的感慨。

  “作为临颍的‘北大门’,这两三年变得更靓了,村内道路通了,我们往外走也方便了,来这里寻找历史的人也多了。”桥北村的村民于庆宾等人告诉记者,自从大石桥被升级改造后,慕名来村里观光旅游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责任编辑:翟柯

  • 我市在郑州主办 河南特色农产品·食品论坛 石秀诗等出席 马正跃致辞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市对县级干部进行集中轮训

  • 安徽省政府代表团莅漯考察 王铁马正跃等陪同

  • 湖南省考察团莅漯 赵素萍马正跃王勇等陪同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翁杰明莅漯调研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漯河网:0395-2121631 新闻热线:0395-2121631 邮箱:luohew@126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 举报投拆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