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资金千余万元,推广应用二十余万亩——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初步形成__新闻频道——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唯一重点新闻门户网

投入资金千余万元,推广应用二十余万亩——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初步形成

来源:漯河日报 时间:2023-09-19 16:22:00 点击: 今日评论:

 
    李少昆(右二)向村民讲解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应用知识。记者 刘 丹 摄
   (记者 刘 丹)“今年,我们用新技术试种了300亩玉米。玉米亩产预计1600斤以上,增产效果非常明显。”9月13日,在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上,看着试验田里金黄饱满的玉米穗,舞阳县姜店乡大王村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朝锁满意地说,明年,他将应用这项技术大面积种植玉米。
    当天,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我市召开。玉米产业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齐聚沙澧,共同观摩、探讨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应用。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共同签订了《河南省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合作协议》。“应用这项技术的玉米密植试验示范田,较周边传统农田每亩平均增产200公斤。这项技术能使黄淮海夏玉米绿色高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说。
    作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关键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通过合理密植、滴灌和水肥精准调控突破了制约玉米单产提升的瓶颈。应用这项技术种出的玉米行距、株距均匀,穗位低,耐密性好,不易倒伏,可以有力降低阶段性干旱、高温等造成的危害,较好实现大幅增产、水肥高效利用、用工节省目标。
    舞阳县玉米万亩试验田是李少昆研究团队的漯河试验田。2019年,李少昆研究团队在舞阳县开展水肥定位、品种筛选试验。在李少昆研究团队的带领下,该试验点常年驻守博士生、硕士生,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田间课堂”模式,年均培训种植大户1000人。
    我市作为豫中南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黄淮海“大粮仓”的代表区域,小麦、玉米是两大主要粮食作物,提高玉米单产对提升全市粮食产能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和竞争力。2021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牵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合作。2022年,围绕服务“三个转向”,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包市”战略合作协议,在我市全域推行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密植高产技术种植模式,用科技成果本地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粮食安全“两条底线”。
    “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引进推广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配套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普及等工作,先后在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区、召陵区等建设万亩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采取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种植玉米的面积已由2021年的1万余亩扩大到今年的二十余万亩,初步打造了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的“漯河模式”,为该技术在黄淮海地区大范围推广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已经列入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吉旺在交流发言中表示,通过现场观摩,看到该技术落地应用效果较好,预计今年总体可以实现较大幅度增产。张吉旺建议大家共同努力,在黄淮海区域、适宜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推技术、提单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责编:瘦马 编审:陈向党  终审:汪中东
  • 投入资金千余万元,推广应用二十余万亩——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质“漯河模式”初步形成

  • 秦保强调研重大民生项目推进情况时强调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建设全力打造温暖可及的民心工程

  • 逐梦大湾区 沙澧向未来 ——我市在大湾区开展“双招双推”系列活动综述

  • 漯河:文旅文创融合加速“出圈”

  • 千亿产业领跑新“食”代

  • 1
  • 2
  • 3
  • 4
  • 5

最新 / 新闻

一周 / 新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市广播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117号